
新能源汽车涨价了吗,新能源汽车涨价了吗现在

特斯拉和比亚迪竟然都涨价了!你还考虑新能源车吗?
新能源车本来就存在多交几万等于节省的油钱直接进车价的说法。新能源车涨价,令新能源车的性价比进一步下降。
但就目前而言,油价涨的更厉害。这恐怕也是国家唯恐人民重新选择油车的重要考量。因为石油被卡脖子的风险一直存在。所以长远看。油价不可能低下来去撕裂新能源产业。因此。新能源车才是未来。
另外。新能源车起步轻松。驾驶空间静谧。体验感远远好远同等级燃油车。再加上如果家有充电桩的话。新能源还是不二选择的。
近期有多个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价格都在上涨,是不是有些“趁火打劫”的感觉?
不少消费者都有这样的疑惑,油价上涨、电车涨价,感觉是有些不太地道;然而这也是无奈之举,油价的上涨是受到了俄乌冲突的影响,国际油价大幅震荡,布油一度达到130美元一桶的高点。然而俄乌冲突带来的不仅是对油价的影响,对于金融业和汽车工业都有相当程度的冲击;比如智能汽车特别需要的芯片会受到影响,乌克兰出口的氖气占全球总量的70%,俄罗斯出口的钯金占比也很高,前者是制造芯片的重要原材料,后者是制造三元催化器的核心材料之一。
“断氖缺芯还缺钯金”对汽车行业的冲击力度非常大,同时用于制造三元锂电池的镍和磷酸铁锂电池的原材料价格也在飙升,汽车厂商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了。
其一为控制产能,说白了就是减产或停产,因为造车卖可能是卖一台亏一台;其二则是提高车辆售价,其中需要更多芯片且离不开动力电池的电动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的价格更需要上涨。而尴尬的是油价和车辆制造成本的上涨完美的同步了,所以才会有一种新能源汽车厂商“趁火打劫”的感觉,当然也有些品牌的车辆上浮程度比较夸张,比如美系新势力品牌特斯拉。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巨头,比亚迪汽车经历了两轮的价格上涨,日前进行了第二轮上调,还能接受吗?
这次上调的幅度为3000~6000元不等,如果拿特斯拉汽车来对比的话,这个幅度显然是可以接受的;比亚迪汽车扮演的角色一直以来都是“价格屠夫”,普通新能源汽车是“一分钱一分货”,王朝和海洋汽车则有“一分钱两分货”的标准。
这次涨价的车辆主要是秦、宋和海豚,其实这三款车都是几乎不赚钱的;秦宋系列的插混版使用的时DM-i架构,车辆不仅有专门研发的超高热效率阿特金森发动机,还有集成电机的DHT变速器,有大容量的动力电池组和电控系统;与其概念相同的插电式混动轿车,在尺寸相当但配置差很多且内饰设计与用料都很糟糕的前提下,起售价已经超过21万,而秦在第二轮调价后的起售价也才11万出头,这就足见诚意了。
宋系列与其定位相当,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简而言之,价格低一些的宋Pro的设计感中规中矩,PLUS版本的设计感比较理想,尺寸也达到了准中型,所以价格也会略高一些。
海洋汽车的海豚主力版本售价达到了11万,这款车有超NEDC 400km的续航,有宽温域热泵系统,有高压八合一的驱动系统,技术水平毫无疑问是同级车的标杆;性价比显然仍旧足够高,只不过这辆车确实小了一些。海豚的定位是面向女性汽车用户,现在看来不如不用这个定位,换个大点的外壳也许会有更高的评价吧。
现在争议最大的是海洋汽车-海豹,这辆车的预售价预计会在22-28万区间,不可能更低了;因为这辆车采用了后驱和全时四驱的驱动系统,有非常强悍的性能,有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高标准悬架,车辆的综合水平显然会超过小鹏P7或Model 3。那么这辆车的即便定出25万左右的起售价也不高,只是有些消费者对于比亚迪的期望值过于高,记住一点,比亚迪不是慈善企业。
最后需要讲解的是这些车与同级燃油车的差异,想要让新能源汽车被消费者认可,最重要的前提是做到“同价同质”;说白了就是以相同的预算可以选择到燃油动力紧凑级车且配置不错,新能源汽车也要有相同尺寸和配置标准的选项,反之如果只能选择小微型车则难以获得认可。
比亚迪汽车在经过两轮调价后,王朝系列和海洋汽车仍旧在尺寸和配置上做到与燃油车竞品同价同质,而在能耗上有绝对优势,在性能上有碾压级的优势;所以比亚迪汽车在涨价后的订单量增速反而加快,是否还会有下一轮的调价暂时无法预测,如果认同以上说法的话,“等等”可能只会等来更高的价格。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新能源车涨价燃油车会[_a***_]吗?
新能源车涨价可能会对燃油车价格产生影响,但不一定会导致燃油车价格降低。新能源车的涨价一部分原因是受到原材料价格、生产成本等多种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同样也会影响到燃油车生产成本。因此,燃油车的价格走势不仅受到新能源车市场的影响,还会受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例如原油价格、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变化等。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车和燃油车不一定是完全替代的关系。有些消费者会同时考虑这两种车型的优缺点,并根据自身的需求和预算做出选择。因此,即使是新能源车涨价,也不一定会导致所有消费者都转向燃油车,而燃油车的价格也不一定会因此而降低。
部分涨价,部分降价因为新能源车涉及到材料和研发成本高,所以价格相对较高。
但是随着技术的提升和市场竞争的增加,价格会逐渐下降。
相反,燃油车在***环保政策的影响下,逐渐退出市场,供应量下降,价格也会随之上升。
因此,新能源车价格的变化和燃油车价格的变化并不一致,部分会涨价,部分会降价。
涨价和降价的可能性都存在。
原因是,新能源车涨价的主要原因是材料成本以及技术研发成本等因素的上升,而燃油车降价的原因可能是政策红利和市场竞争,***对新能源车补贴力度增强,消费者选择新能源车的意愿增加,而燃油车的市场需求减少,厂家为了吸引买家可能会降价促销。
无论新能源车的价格是否上涨,无论燃油车的价格是否下降,做出选择仍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成本、环境友好程度、使用便利度等多方面的因素。
从长远来看,使用新能源车符合环保趋势,能够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有一定的降价空间。
因为电动汽车的普及和***对燃油车的限制政策越来越严格,燃油车的销售量逐渐下降,车企往往需要通过降价来促进燃油车的销售。
此外,市场竞争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车企往往会通过降价来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
虽然如此,燃油车的价格已经在逐渐下降,但相比于电动汽车,还有一定的降价空间。
新能源补贴退坡车会涨价吗?
市场情况在这里,补贴退坡之后,新能源车也不会涨价。
对于大型的车企没什么影响,但是对中小型车企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成本是逐渐降下去的,现在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这一块,其实不少中小型企业就是奔着补贴来做这一行的。补贴一旦没有了,就撤走了。
不管车企是不是能够拿到政策补贴。车企的成本是一回事,买家的心理又是另一回事,让人心甘情愿地为你的损失买单,是很困难的。
所以,新能源补贴退坡以后,新能源车也不会涨价
新能源汽车集体涨价原因何在?
自3月以来,多家车企相继宣布因原材料成本上涨等问题,对部分车型实行涨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近20家车企超40款车型宣布涨价。
车企集体涨价
首先吹起涨价号角的,是卖得最好的两家车企,特斯拉和比亚迪。
特斯拉更是在3月10日至3月17日数日间三度提价,在10日和15日的两次调整中,Model 3高性能版和Model Y长续航版均分别上涨2.8万元。3月17日,特斯拉Model Y后轮驱动版亦提价15060元至31.69万元。
3月15日,比亚迪针对王朝网和海洋网相关新能源车型价格上调3000~6000元。据悉,今年1月,比亚迪就曾对相关车型价格进行过调整,上调幅度从1000元至7000元不等。
此后,3月18日,哪吒宣布对在售车型作3000~5000元不等的涨价调整;零跑宣布调整C11全系车型官方指导价,调整后豪华版和尊享版涨价2万元,性能版涨价3万元。
同日,小鹏也发布涨价声明,“补贴前售价的上调幅度为1.01万~2万元不等”,不过小鹏将价格调整生效时间延长至3月21日零时,在此之前通过官方渠道完成定金支付的用户不受此次价格调整影响,即留出周末两天的冲刺期。
威马汽车则在3月19日表示,对在售车型的价格上调7000元~2.6万元不等,而价格调整生效日期设置在一周后的3月28日零时。
作为涨价潮中的一股“清流”,有网传截图显示,蔚来联合创始人秦力洪在朋友圈回应称,“蔚来不涨价。”对此,蔚来销售人员说,“目前价格还没有涨,但有些权益会缩水。”
成本与供应链承压
“还没有涨价的,大部分是涨价幅度还没有谈妥的,等待谈妥后也普遍会立刻涨价。”
理想汽车CEO李想在个人微博表示,“二季度电池成本上涨的幅度非常离谱,目前来看,和电池厂商已经合同确定了二季度电池涨价幅度的品牌,基本上就立刻宣布了涨价。”
此次各家车企宣布涨价时,几乎都将原因指向了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和供应商供货紧张。
有汽车业内人士说,“目前行业供应链方面是比较紧张的,上游的大宗商品涨价带来了电池的涨价,所以才导致整个汽车行业涨价。”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从今年年初的31.15万元/吨涨到50.4万元/吨。
据悉,此前芯片、产能紧缺等大部分压力均由车企自己承担。而自去年以来,不断加深的供应链压力则直接影响到消费端:蔚来因零部件供应问题痛失新势力销量第一宝座,小鹏因电池紧缺带来的延期交付与车主“闹僵”,甚至不惜与宁德时代“分手”,转而与中创新航合作。
如今顶着几座大山的新能源车企难再负重前行,只能宣布涨价。参考特斯拉此前的价格调整,无论降价还是涨价,都与其造车成本直接挂钩。当供应链管理能力强如特斯拉都很难降低成本时,涨价就成了车企的出路。
此外,小鹏销售人员还表示,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也是涨价的原因之一。《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指出,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小鹏销售透露,“以后不太可能会降价了,新车只会越来越贵。”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houxinoffice.com/post/11256.html发布于 01-26